“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记分牌”——记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矿业大学汪云甲教授

日期:2019年09月23日 |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  浏览:

采访汪云甲比较难,一直约不出时间。

8月26日-28日,连云港-盐城,江苏省政协委员调研;8月29日-30日,哈尔滨,全国虚拟仿真教学会议;9月1日,石家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会议;9月2日,夜1点到家,上午学院开学典礼、下午与研究生讨论学习研究计划。

这是“工作狂人”汪云甲一周的行程安排。

身着休闲运动装,背着泛旧的紫色双肩包,手拿外壁斑驳的保温杯,当我们遇到汪云甲时,他刚刚出差回来。在办公室里采访时,还不停地有老师和学生来找他。

他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我的第一选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担当”,这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汪云甲的师者初心。


成为人师的成长梦

习近平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对于汪云甲而言,“正是因为遇到了好老师,我的命运才被完全改写。所以我希望将来也能做个好老师。”

1960 年,汪云甲出生在苏北建湖县的一个富农家庭,由于身处特殊时代,汪云甲倍感前途渺茫,非常压抑。

但汪云甲幸运的是,“遇到几位好老师,他们赏识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让我感受到温暖。”初中时他在老师帮助下加入共青团,高中毕业时老师推荐他做了代课教师。

在成长的过程中,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对汪云甲影响很深,“向科学进军”成为他少年时期就树立的崇高理想。

高考制度恢复后,1978年汪云甲考入中国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为了实现理想,他一门心思地扑在学习上,门门功课九十分以上,并连续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对于科学问题,汪云甲总喜欢钻研。有一次,他发现控制测量教科书中的案例工作量大且繁琐,能否有更简洁的方法?汪云甲白天走路、吃饭都在思索,晚上则躲在被窝里反复推演算式,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平差方法,并写成了论文稿。在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学术报告会上,汪云甲的论文报告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朱晓岚说,“这个学生有钻劲,将来是搞科研的好料子。”后来,全国首届矿山测量学术会议录用了该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予以刊载。为了促进大学生课外科研究活动,汪云甲应邀到测80、测81班作报告,并将稿费捐赠出来做他们的经费,那一年汪云甲21岁。

这篇论文增强了汪云甲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后来他一发不可收。他毕业设计做的是光电测距仪用于地表移动观测研究,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前人未做过的试验。他在烈日下观测、计算、分析达4个多月,数据处理后的许多新发现使他切实感受到科研之重、科研之美、科研之难,其成果作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并被知名测绘专家所引用。

汪云甲在矿上实习时,矿工艰辛、矿山落后的景象让他很震撼,他立志要为改变这一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测绘与矿业这两大学科间闯出一块新天地来。完成了矿山测量与地质交叉方面的硕士论文后,汪云甲决心在职攻读采矿工程博士学位。

不断地跨学科学习、拓展,难度可想而知,但汪云甲凭理想、靠执着的追求而成功。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要求“盲审”,他的论文被分送给了包括采矿工程、矿井地质、矿山测量、技术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国内顶尖专家。起初,一些专家对这个跨专业读博的学生毕业论文还有些怀疑,但审完后都给了高分。最终,汪云甲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汪云甲无比动情地表示,在矿大学习、工作以来,也很荣幸地遇到了一批好老师,特别是硕士导师朱晓岚教授、博士导师张先尘教授。他们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甘于奉献、业内闻名,张先尘教授1995年当选为全国优秀教授。“这些好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深刻地影响并激励着我。我成为老师后,一直以他们为榜样,用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立德树人的育人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汪云甲非常看重、珍惜“教师”身份。

尽管汪云甲的头衔很多,但他反复强调,老师是他的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担当,当老师就要当个好老师。教师不仅仅是个体,他能够影响一批学生。”

他把讲课作为艺术来追求。初上讲台时为了提高授课效果,每次上课前一晚,汪云甲都要在校园路灯下,将第二天的课程试讲数遍,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矫正方言发音,直到满意为止。汪云甲自嘲的“笨”方法和“迂腐”习惯,一坚持就是数十年。他说,“许多“大家”都是这样,所有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来自长久的承受、修炼、努力。”

测84学生、现江苏海洋大学董春来教授说,“汪老师授课非常投入,特别针对某些不容易理解的定义、概念等,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再三解释,讲完一堂课,黑板上写满了图形与注释,汪老师身上沾满粉笔灰,我们同学则收获满满。”

汪云甲现在仍然坚持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一线课堂,为学生讲授知识、答疑释惑。他说,“给学生讲课是一种享受,当看到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牢牢地盯着我,如饥似渴地聆听我的每一句话时,我就感到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汪云甲真诚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无私的引导和关爱。

1977年12月某天,作为代课教师、自己尚未成年的汪云甲带着他的小学学生徒步到公社参加课程竞赛,半途中下起大雪,其中一名同学肚子突然疼起来。他二话不说就背起学生,走了十多里,又饿又渴又冷,他咬着牙坚持先顺路到他亲戚家,请人医治并吃了饭,情况好转后又背着学生到公社参加了比赛。这一切让学生及家长至今都非常感动。

测86黄广龙(后来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在毕业几十年后的微博上写道,“我做毕业设计时,跟着汪云甲老师做课题,我们两个同学天天吃在老师宿舍,甚至那年的春节也是在老师家过的,老师是单身,还没有结婚,我们也没有问他工资是否够我们三个人吃的,想起这些,禁不住又要流眼泪,谢谢您,老师!”

2008年,他的一名硕士生不幸身染恶疾,汪云甲多次前往看望他,并鼓励他战胜病魔。2010年,在汪云甲的关心与鼓励下,他完成了学位论文,并在病床上通过了论文答辩。当他瘦弱的双手捧着学位证书时,眼里全都是泪水,激动、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博士生孙猛在2017年大四保研之际,家中突生变故,他感觉压力大想放弃保研。汪云甲听说后为孙猛排忧解难,并指导他如何面对挫折困苦,也勉励他继续求学实现更高人生价值。“读研期间,老师对我精心指导,并经常询问家中情况,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很幸运在汪老师的开导之下,我走出了当初的心理怪圈,也对未来几年的生活充满信心。”孙猛感激地说。

2017年,患严重颈椎疾病的汪云甲,不顾医生警告,冒着有可能全身瘫痪的危险,躺在绑着各种仪器的病床上,坚持用发麻的双手通过手机语音指导学生。正是他的坚持,所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荣获了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获评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服务社会的科研梦

“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把所学知识用到生产实践,解决现场技术难题一直是汪云甲的追求。“我的科研方向取决于国家及社会需求、学科前沿及发展需求”,汪云甲说。

1982年汪云甲留校,被安排从事矿山测量的三大分支学科——矿体几何学教学科研工作,涉及矿体形状和矿产性质的研究和制图、储量计算与管理等方面,汪云甲决心在该领域做出大文章。但当时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测量专业除开采沉陷外,基本没有科研项目。现实逼迫汪云甲像其他教师一样自己出去闯天下,开辟科研疆土。

汪云甲刚开始去矿山争取项目时,无人理睬、处处碰壁。但是他不气馁,下功夫寻找结合点,利用带实习等机会深入调研,发现矿山问题自费研究,再找机会向矿、局汇报,终于首先在平顶山矿务局取得了突破,得到了几任局总工程师信任,项目不断,即使在煤矿最不景气的某年,也拿出五分之一的全局科研经费给他做研究。

局(集团)领导也将汪云甲视为平煤的人,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实施方案申报,其他申报单位都是局(集团)领导汇报,惟平煤指定汪云甲以平煤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名义汇报答辩,高分获得通过,平煤成为煤炭行业首批5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

平煤集团1993年连续两次瓦斯爆炸夺取了39名矿工生命,影响巨大,损失惨重。1994年张铁岗院士担任集团总调主任,立即要求汪云甲主持研制开发矿山安全、工况监测及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他组织了多学科人员攻关,取得了成功,自1995年安装该系统以来就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2005年5月,平煤集团四矿矸石山先后发生两次自燃崩塌灾害,共造成8人遇难,123人受伤。张铁岗院士向河南省推荐汪云甲作为特邀专家参加灾害调查、技术分析工作,汪云甲执笔起草了调查报告,此后又开展了“煤矿矸石山自燃爆炸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成果最近又作为“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组成部分,初评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己公示)。

“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度交叉有时会产生有特点的成果,发现不一样的科研之美”,汪云甲说。

“躬耕不辍,探索不息”。三十多年来,汪云甲先后主持或参与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50余项;先后获国家奖5项、省部级奖3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他先后被评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成绩的背后是汪云甲不知疲倦的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着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感。

2012年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准备欢度春节。汪云甲却一直坚守在同煤,直到腊月二十八才匆匆回家,正月初二晚上即返回同煤继续工作。

硕士生刘竞龙说,“汪老师对待科研是有‘拼命’的精神。有一次他带队去西安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全天会议,汪老师几乎没有休息,一直都充满着激情。会议结束后,他又连夜带领我们坐赶往乌鲁木齐的飞机前往新疆煤田灭火局,在飞机上他也是打开笔记本进行着PPT的整理和相关文献的阅读,到乌鲁木齐的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可3个小时后,带有修改意见的PPT再次发到了我们工作群里。汪老师只睡了3个小时。”而类似这样的场景,汪云甲已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

汪云甲言传身教的科研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学生李永峰教授说,“实验室里,汪老师来得比学生们都早,往往是踏着学生们的脚印回家。汪老师孜孜不倦的精神鼓舞并鞭策着团队成员们知难而上,刻苦钻研。在汪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团队成员把深入矿山当成回家,与矿山一线技术人员建立起密切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矿山企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了科研的‘无缝对接’。”


世界一流的学科梦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汪云甲始终有着“一定把测量专业搞上去”的使命感。作为测绘学科带头人、行政负责人时,他敢于直面挑战,倡导建设世界一流矿业特色测绘专业

1993年汪云甲担任矿山测量教研室主任,同年担任矿山测量本科专业负责人。他和团队面对专业困境,广泛进行国内外调研,提出了我校测量专业保持矿业特色、强化测绘基础、适度向外拓展的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战略,并强力推进,按通用中保持特色、特色课程力争通用、凸显融会贯通等思路,将矿山测量改造为矿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取得了成功,学科排名始终名列全国前三,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优势学科。

“拓新引航,勇立潮头”。近年来,为解决矿业特色课程井下实践环境高危、仪器贵重、过程不可见等问题,他又组织研发建成巷道测绘模拟实训场等世界一流实验教学平台,牵头获批了全国测绘专业唯一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虚实互补优化、校企联合培养、理论实践结合、能力与素质并重、科研反哺实验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校内首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打江山轻易,坐江山难”,汪云甲经常说。他说,“老一辈测绘人给我们闯出了一片天地,我们没理由不继续努力,争取新的突破。”

他非常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吸引稳定青年才俊,营造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从他的教研室走出了多名校领导、院长、教学名师。

“为师立范,携行共进”。 为了开拓思路,实现目标,汪云甲认为必须聘请一些思想开拓、走在世界前列的学者来作为学科的带头人。他以“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精神引培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杰青……

此外,汪云甲还兼任致公党徐州市委主委、江苏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等诸多职务。他牢记使命,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徐州市乃至江苏省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与好评。

2016年10月,汪云甲从执行院长岗位上退了下来。别人认为他轻松了,但他仍然特别忙,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党派政协工作交织一起,仍然每天忙得连轴转。当有人问他如何休息时,他引用柯南·道尔的话说:“变更工作内容便是最好的休息。”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因为梦想,汪云甲选择了教师这个崇高职业,但同时也选择了清苦、艰苦和辛苦。

从教36年来,汪云甲用汗水默默浇出了一园桃李芬芳。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就是对他的最大肯定。

然而,他认为,再大的荣誉都抵不上一句师生发自肺腑的“汪老师好。”

“做老师的,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记分牌,青年教师的成功就是我的荣誉榜。”汪云甲说。


【人物档案】汪云甲,1960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次、二等奖15次、三等奖5次,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1次,省部级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发表论文3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

他现任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矿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徐州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致公党徐州市委主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参事等。兼任或曾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及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区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二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及矿产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室内导航定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近十家学术期刊的编委或副主任。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网址:http://xwzx.cumt.edu.cn/43/90/c521a54158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