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的先行者—记中国矿业大学“矿井通信与监控”优秀团队
“情系矿山,矢志科研”是他们的永恒信念,“做煤矿信息化的先行者”是他们的共同愿景。使命光荣志远大,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永不停息……
——题记
“通信与信息”好比人体复杂的神经系统,承担着外界感知、信息传输和整体控制的重要使命。它是当今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更是国民经济的神经和命脉。在这个科技前沿领域,有这么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敬业奉献的科研团队,他们将通信信息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相结合,为煤矿生产装上了“智慧眼”,开启了现代煤矿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篇章,这就是中国矿业大学“矿井通信与监控”创新团队。
理想的追求让他们聚才携手
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团队。“矿井通信与监控”创新团队是一支精英荟萃的团队,共同理想的感召使他们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在团队首席专家钱建生教授的带领下,李世银教授、孙彦景教授、程德强副教授、李雷达副教授、程健副教授等多名科研工作的佼佼者共同携手创建起这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梯队结构合理,拥有4名教授 (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4名副教授,4名青年讲师,团队成员2/3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团队。团队中多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入选者及校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他们依托“通信与信息工程”博士点一级学科,立足于教育部矿山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防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工程专业通信技术研究所三个平台,通过团队成员在各自研究方向的突破与结合,形成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矿山有线/无线网络传输、信息获取、设备的监测监控以及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等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稳定研究方向。在智慧矿山综合监控、煤矿信息化、矿井宽带工业以太网、矿井无线传感网及复杂环境下宽带无线接入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他们承担完成了国家高技术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开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江苏省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高达上千万余元。坚持对理想的追求,把他们汇聚在一起,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每一个人都在科研道路上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使命的感召让他们潜心攻关
知识革新难重重,科技攻关路漫漫。攀登科技高峰,不仅要求需要智慧和汗水,更需要经得起得与失、苦与乐的考验。学科带头人钱建生教授说:“构建和疏导煤矿生产的“神经系统”,是矿井通信和监控研究的重要使命,而为“神经系统”的开发和保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回报社会,服务人民是团队全体成员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伴随着团队成员,他们将使命高高举过头顶,用激情和奉献把我国煤矿通信与监控事业推向一个个高峰。
默默扛下苦和累是他们的一贯工作作风。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矿井通信与监控团队成员在党员核心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严谨治学,积极投身科研活动,形成了不畏艰难,勤奋钻研,求真务实,永不言败的氛围。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他们不是深入煤矿生产一线,就是埋头于实验室。经常主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往返奔波于矿区基层,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010年春节期间,黑龙江省有几十个矿井需要进行技术整合,团队派出十几名教师、研究生前往黑龙江。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冷得让人难以想象,团队中有很多来自南方的老师都很难忍受,但是因为矿井调研的需要,老师们硬是在寒冬腊月跑遍了几十个矿井,最终掌握了最精确的调研数据。无论经受多么恶劣的环境,这支顽强的团队总是以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科研探索,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正是由于长期一线实践,团队成员能够全面了解矿井生产运行流程,熟悉国外矿井通讯与监控技术发展的动向,研究成果更合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优势突出。
争做行业排头兵是他们的不懈工作追求。科研活动不仅要求科研人员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前瞻意识以及冒险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开发出更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科技产品以及新技术。2002年,面对行业内相关专家的一片质疑甚至反对声音,团队带头人钱建生教授首次前瞻性地提出使用工业以太网构建100Mbps煤矿井下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思想,然后带领团队通过艰苦攻关和不懈努力,逐步解决了困扰矿井多年的传统矿井通信标准不一,传输速率较低导致的“子系统”孤岛等系列问题,最终顺利研发了传输可靠性、实时性、优先级等关键技术,为现有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接入、运行提供了途径,为现代化煤矿的综合自动化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对煤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团队自行研制了成套设备进行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成果最终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工业以太网已经成为煤炭行业井上/下信息传输骨干网络的主流技术,并成为煤矿井下建造信息传入平台的首选技术。
愿景的支撑让他们创先争优
“不畏艰难,做科技攻关的急先锋;追求卓越,做煤矿信息化的先行者”。这是团队共同的价值目标,也是他们的动力源泉。在矿井通信与监控研究的征程中,他们矢志不渝,开拓进取,敢于探索尚未尝试的领域,敢于攀登尚未开发的险峰。
先进理念引领前瞻科学研究。团队坚持以先进的技术理念引导煤炭工业信息化研究,鼓励团队成员做开创型的科研精英。理念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团队骨干成员孙彦景教授把矿山信息化、综合自动化作为发展方向,将“感知矿山物联网”从高校科研平台引入矿井建设的整体规划,倡导:(1) 感知矿山灾害状况,实现各种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报,杜绝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2) 感知矿山设备工作健康状况,实现预知维修;(3) 感知矿工周围安全环境,实现主动式安全保障的安全管理理念。并通过参加霍州煤电实施的“煤矿高层专业技术人才实践工程”中加以实践,前瞻性瞄准了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矿山建设整体规划。
精英标准塑造出色创新团队。团队成员都将以领军整个行业前进的潮流和方向作为毕生的信仰和方向,不懈科技创新。在精英标准的推动下,团队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坚持“超前构思,领先适用”的科研原则,不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引领行业技术潮流。在对矿井通信与监控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他们建立了“透明传输”通信协议层次模型,通过对不同总线和系统的数据建立通信隧道,实现透明传输,满足工业控制网络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拓展到矿井,对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开展研究。研究在不同介质间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自组织与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矿井信息物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嵌入式系统,对矿井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突破目前煤矿工业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通过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可使系统更加可靠、高效、实时协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伴随着他们对矿井通信与监控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一项项科研成果由此诞生。团队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80多篇。团队成员还主持编写了2011全国《煤炭总工程师》手册第11篇《煤矿信息化》专篇等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的产值巨大。面对成绩和荣誉的收获,“矿井通信与监控”创新团队并没有满足和止步,他们仍然牢记使命,永不停息,开始着眼于将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攻克“三机”及其配套设备动作时序规划、“三机”联动控制模型和策略等关键技术,在研发薄煤层刮板运输机控制系统和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三机协同控制技术和系统,通过实时提取并综合分析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及刮板输送机等三机及其配套设备运行的参数,实现三机运行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和匹配,达到“三机”协同控制,最终实现薄煤层综采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作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矿业大学“矿井通信与监控”团队情系矿山,矢志科研,以创新为魂,以特色为根,以煤矿开采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革新为己任,以打造世界领先水平的矿井“神经系统”为使命,继续在追求卓越的科研道路上求索奋进。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理想和激情,共同演绎了一曲催人奋进、激动人心的赞歌。